“地下古村”焕发新机——“美丽乡村设计河南”系列调研之三
中共召開「兩會」時習近平罕見承認,中共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「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」,並數度公開批判美國。
趙洋指出,事故是因醫院住院部內部改造施工作業過程中產生的火花,引燃現場可燃塗料的揮發物所致。不過今天中午的火災事務通報會上發布,死亡人數來到29人。
中青報報導,有家屬是在昨天晚上火災通報發出後,才知道到消息,「我們不看新聞都不知道」。根據陸媒《財新網》今天報導,發生火災的醫院東樓5樓燒毀嚴重,天花板與牆體燒穿發黑,部分房門都被燒毀,焚燒痕跡嚴重。截至19日早上6時,71名轉運傷員中,在院治療39人,出院3人,死亡29人。在死亡人員中,男性13人、女性16人。北京長峰醫院火災,官方指內部施工釀成刑拘12人 (中央社)北京長峰醫院昨天午間發生大火,市政府今天午間舉辦記者會通報相關狀況。
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、新聞發言人李昂指出,事發後,市衛生健康委立即啓動應急預案,「迅速調集29輛救護車300餘人次急救力量,及時趕赴現場,全力展開醫療救援和轉運工作」。截至18日下午3時30分,共轉運傷員71名,分別送至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、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南、北院區、北京世紀壇醫院、航天中心醫院、電力醫院、玉泉醫院、豐台區醫院、右安門醫院等9家醫療機構救治。然而,招攬陸生來台就讀學位,本質上屬境外生的「留學」事務性質。
陸生在台人數現況: 「研修陸生」緩步恢復,「學位陸生」逐年下跌 究竟,目前在台陸生現況為何? 在「研修陸生」方面,根據移民署的統計,在2022年11月,陸委會宣布研修陸生得依規定申請入境後,至2023年2月底止,共有307位陸生以「研修生」的身份入境。然而,在「學位陸生」方面,則以106學年度共9462人為高峰,此後逐年遞減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此一選擇性的論述,突顯了政府對陸生來台就讀,隱含的「工具性思維」,即偏重陸生來台就讀對我國的幫助,但卻未給予對等、互惠的友善環境與政策條件。
這些限制性措施,對學位陸生構築起什麼樣的就讀門檻? 不同於來台進行短期研修的陸生,對「學位陸生」而言,由於取得學位需一定的就讀時間,大學至少四年,碩士班至少兩年,博士班差異較大,亦多有五、六年不等,乃是長期生活於我國社會脈絡中,因此,我國限制性的政策措施,對學位陸生的綑綁、衝擊與影響,更久、更深。雖然,此一人數與疫情爆發前的108學年度,共計16753位研修陸生的人數相距甚遠,但整體漸有緩步恢復的趨勢。
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這些狀況,皆會導致學位陸生在台就讀的整體成本,比起同屬境外生群體的外國學生、僑生,高出許多。據此,為了讓陸生來台就讀學位能重現曙光,筆者建議政府除了與陸方持續協商之外,還應跳脫「紓緩少子女化對高教衝擊」的單向度、工具性思維,改從「厚植全球留學市場競爭優勢」的角度,檢視如:與同屬境外生群體的僑外生相較,我國對陸生設有哪些額外限制,如何鬆綁?與其他留學目的國相較,我國可提供陸生哪些具競爭力的誘因?當前兩岸官方互動氛圍不佳,該如何解決陸生對來台就讀的擔憂等面向。尤其,自109學年度起,以每年近三成的比例減少,至111學年度僅剩3121人。
如今教育部潘部長亦表示,「教育部仍會持續努力,與陸委會、海基會、陸聯會等單位仍秉持一貫態度,積極與對岸做更多連結。文:盧宸緯(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/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) 據報載,近日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,教育部支持陸生來台就讀的立場始終一致,讓兩岸青年可以透過交流的機會,彼此有更多理解與認識,然中國大陸仍禁止陸生來台就讀,讓兩岸青年少了交流機會,潘部長並對此表達可惜。畢竟目前我國對學位陸生提供的是限制重重、不盡友善的就學與生活條件,若置於全球留學市場中來衡量比較,我國如何能勝出,成為陸生的最佳留學選擇地? 事實上,陸委會於2022年7月提出,「政府歡迎陸生來台學習或交流立場與政策始終如一」及「政府也會持續營造陸生在台的友善學習跟生活環境」等承諾,但可惜至今仍未見相關作為。若與同屬境外生群體的外國學生及僑生相較,「學位陸生」遭遇許多「獨有」的限制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陸生來台能否重現曙光: 政府應從「全球留學市場」競爭角度,提高陸生來台就讀學位的「性價比」 如同前述,當前陸生來台就讀的阻礙因素,除了對岸官方的管制之外,我國政策環境所設諸多限制,所造成的「結構性困境」,亦是明顯阻礙。若回歸「留學」本質的「現實層面」思考,當前全球人才競逐激烈,主要國家為吸引境外學生就讀,多盡力打造友善就學環境,提高留學就讀的性價比,強化「非我國不可」的誘因。
」 由此可見,當前陸委會與教育部,對陸生來台,似乎正呈現「歡迎」與「積極爭取」的態度根據美國能源訊息署的數據,2022年,核電佔全國電力生產的約18.2%。
美國:核電作為清潔能源的來源美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群——擁有92個商業核反應爐。儘管存在這些問題,馬克宏(Emmanuel Macron)總統領導的政府希望核電產量,在未來幾年內再次上升到每年350至380兆瓦時之間。大多數核反應爐建於1968年至1986年間,主要分佈在歐洲、美國、前蘇聯和日本。目前,芬蘭沒有任何核反應爐項目在進行之中。法國也沒有高放射性廢物的最終儲存庫。迄今為止,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年輕的大型核電站群,其中五分之四、總共41個反應爐在過去10年內接入電網。
據芬蘭經濟事務部稱,位於奧爾基洛托(Olkiluodon)的第五個反應爐正在建設之中。中國的其他國際核電項目,包括在英國和羅馬尼亞的核電站,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進入施工階段。
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相比,芬蘭在核廢料管理方面領先一步。中國還沒有高放射性廢物的儲存處置庫,但目前正打算在戈壁灘上建造。
印度也還沒有為高放射性的核廢料建立最終儲存設施。法國:世界最大的核電依賴國法國對核能的依賴遠遠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,目前營運著56座發電廠,供應全國大約三分之二的電力需求。
另外還有八個反應爐正在建設中,預計總發電量為6.0百萬瓩。那場災難發生後,日本關閉了所有的核反應爐,大多數核反應爐至今仍處於停工狀態。它目前正在地下深處建造一個核廢料儲存庫,計劃於2025年投入使用。中國:從國內到海外的核野心在核電站的建設和營運方面,中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法國政府正在推進一項價值520億歐元的計劃,建造六個新的下一代EPR2反應爐。目前燃煤電站提供了波蘭約70%的電力需求,波蘭希望核能將幫助他們逐步淘汰燃煤電站。
去年,在檢測到腐蝕問題後,法國當局不得不關閉掉幾個反應爐,使該國核電生產降至30年來的最低點。目前在這個南亞國家運行的六個機組都是中國設計的。
中國的核廢料目前被儲存在國內的各個反應爐現場。岸田還敦促日本考慮建造具有新安全機制的「新一代」反應爐。
不過,目前中國只向巴基斯坦出口了反應爐。這三座核電站於4月15日壽終正寢。此外,還因土地所有權以及在發生自然或人為災害,導致核電站的安全和安保問題引發爭議和抗議。目前,核能在世界能源結構中的份額低於可再生能源發電:能源智庫Ember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,去年風能和太陽能佔全球發電量的12%,創下歷史新高。
印度核反應爐的平均年齡約為20年。在過去的十年裡,核電在美國能源結構中的份額一直在下滑——從大約20%下降到現在的18%多一點。
貿易協會「芬蘭能源」去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,60%的芬蘭人支持核電,創下歷史新高。波蘭:終於實施的核電新計劃波蘭自1980年開始計劃核電站項目,並著手建設兩個反應爐,但在1986年車諾比核電站災難發生後停止。
與此同時,另外一些國家依然對核能充滿信心,或者至少將其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無碳能源。此後,波蘭曾多次嘗試重啟建設,但最終未獲成功。